<b id="6u3o1"></b><thead id="6u3o1"></thead>

<strike id="6u3o1"><label id="6u3o1"></label></strike>
<cite id="6u3o1"><listing id="6u3o1"></listing></cite>
    走在前開新局|“三個十大”見行動(37):“十大創新”看濱州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發布日期:2022-08-16 18:20:25      瀏覽量:

      7月4日起,大眾日報及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大型主題報道,記者深入16市基層一線調研采訪,集中展現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生動講述各地砥礪奮進、創新實干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山東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天刊發第三十七組報道:“十大創新”看濱州。

    “五院十校N基地”創新格局日趨完善,“中科系”科研成果批量落地,濱州——爭當中國產學研創新“試驗田”

      8月12日,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科天驥新材料光刻膠濱州生產園區,生產線有序運轉,已有多個光刻膠產品進入客戶驗證階段,部分特色工藝光刻膠已取得測試訂單。

      “這一項目主要生產3種高端光刻膠,可達1.7萬升的年產規模,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國科天驥創始人兼總經理楊國強說。作為濱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大學、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中信信托等協同構建的“產學研融政”科技新生態的一項重大成果,高端光刻膠可以說是濱州市加強產學研創新的標志性成果。

      擦亮“智者智城”城市名片,爭當中國產學研創新“試驗田”。濱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堅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讓科技創新成為區域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和現實路徑。

      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表示,讓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在濱州鎖定科創、發力科創、聚勢科創,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提供強大的發展自信和活力源泉。

      構建創新生態,培育優良創新沃土。濱州市制訂《濱州市“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以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為引領,聚焦全市優勢產業、區域特色產業、前沿產業,聚力“5+5”十強產業集群化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一批創新要素集聚、運行機制創新、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通、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優良創新生態,孵化一批創新能力強、驅動效益明顯的新型研發機構。“五院十校N基地”創新格局日趨完善,渤海先研院發揮先導作用,魏橋國科研究院、濱州理工大學加速建設,超高精細光刻膠、激光選通成像等“中科系”國字號科研成果批量落地。

      科學家專注于創新突破,企業家負責科研成果產業化和市場推廣。8月5日,在魏橋創業集團生產車間內,全球首家產業化運行的600千安特大型電解鋁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著,一臺臺巨大的電解槽整齊地排列在高大的廠房內,(下轉第四版)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了智能化操作,聞不到煙氣,看不見粉塵,感覺不到酷熱。從這里生產出的高品質鋁液,可直接供給下游企業做各類深加工產品,基本實現污染物“零排放”。該條生產線的研發單位為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濱州實現落地生產,不僅打破了世界超大型槽體的紀錄,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率先在鋁行業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系列噸鋁能耗和排放全球最低。

      產學研的融合,催生了多項技術革新,帶動行業加速崛起。海洋軟管作為眾多海上油氣企業的“海底生命線”,其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無棣海忠軟管制造有限公司經過自主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不僅讓我國南海西部海域用上了國產軟管產品,還將產品廣泛應用于我國南海、東海等多個油氣田區,并出口馬來西亞和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濱州非粘結性復合管道(深海油氣輸送裝備)的產能、產量、市場占有率均位列全國第1位。

      匯聚科創之光,閃耀智造之城。去年,濱州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36%,高于全省平均1.06個百分點;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高幅度、創新資源指數均處于全省前列;開展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7家,比上年增長88.46%,總量達到392家;2022年底預計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8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家。

    濱州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落實人才強市戰略,擦亮“濱周到”品牌 破譯創新密碼 激發澎湃動力

      一個城市發展的動力必須在改革中尋找,從創新中挖掘。只有按下創新的快進鍵,才能促進經濟發展的蝶變,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濱州以創新為引領,深入貫徹“1+11868”工作體系,全力推動“七大變化”,全面提升“八大品質”,多項主要經濟和民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濱州市規上工業營收4889.33億元,同比增長18.05%,分別列全省第3位、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23億元,稅收收入99.54億元;社會民生各項事業穩步提高。

    創新啟航,打造產學研一體新高地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濱州市聚焦生態紡織、智能制造等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建立實施重大項目“企業主動張榜、專家聯合揭榜”合作新機制,組織企業“揭榜掛帥”省以上各類研發項目12項,爭取各類補助經費1.8億元,爭取科技專項債9000萬元,占全省總資金量的45%。

      智能手套、手動機器人、人感加熱枕、月壤鉆桿……近日,在魏橋國科研究院展廳,一件件高科技元素武裝的新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以魏橋國科研究院為樞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支持下,鋁基復材、激光選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落戶濱州。”中國科學院大學魏橋國科聯合實驗室聯席主任、魏橋國科科創基金合伙人丁曉東說。

    濱州加快建設一批創新要素集聚、運行機制創新、各具亮點特色的創新創業共同體,不斷培育創新“沃土”。圖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資料片)

      濱州積極探索“科教創產”融合創新模式。作為這種模式的參與者,丁曉東對項目運行模式、成果轉化等情況熟稔于胸,有客人來參觀考察時,他經常充當“展廳講解員”。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建立“魏橋國科聯合實驗室”,推動“中科系”科技成果在濱州轉化落地,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共建科研機構評估中排名第一。截至目前,濱州市已有39家企事業單位與“中科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一粒小麥的變化,折射科技創新的神奇和力量。面粉、掛面、面包……在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它還能“變”出谷朊粉、特級酒精、赤蘚糖醇、膳食纖維、蛋白肽等10大系列500多種產品。中裕立足小麥全產業鏈,創建國家小麥加工重點實驗室、國家小麥加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力攻堅小麥精深加工,讓小麥每噸增值近5500元,比普通加工產值提高147%。

      創新的魅力,正讓一批批高端產學研創新成果在濱州遍地開花。愉悅集團居家世博館,新研發生產的納纖膜口罩,厚度只有100微米,纖維細度300納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1%;納纖膜透氣性好,而且是單向導濕,做成口罩、防護服后,可以把皮膚出的汗、呼出來的濕氣排出,又能阻擋外界的濕氣。

      在濱州京博工業園,一塊塊丁基橡膠緩緩下線……京博中聚新材料7萬噸/年溴化丁基橡膠及配套項目是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項目,與此前中建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5萬噸/年丁基橡膠裝置及配套項目貫通,成為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丁基橡膠工廠,生產的溴化丁基橡膠可廣泛應用于高端醫藥和下游高性能輪胎領域,緩解國內溴化丁基橡膠依賴進口的局面。

      濱州培育壯大各類創新主體隊伍,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鏈條式”梯次培育體系。2021年,濱州市全社會的科技研發投入占GDP比重3.36%,居全省第一。2022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4.4%,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8%。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3.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2.4%,同比提升5.2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達到656家。

    人才護航,鍛強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8月13日,濱州市第三屆人才節啟動儀式暨人才高峰薈,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揭開序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則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濱州市全面落實人才強市戰略,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智者智城”人才發展體系。實施“碩博優選計劃”,連續3年發出濱州“求賢令”,市縣912個崗位虛位求賢,870名優秀碩博士筑夢濱州;通過創新重大技術項目“揭榜掛帥”機制,濱州面向全球發布企業核心技術需求66項,29個項目成功揭榜,揭榜金額1725萬元。近年來,全市引進高端專家440余人,本科以上大學生4萬余人,人才智力勢能正不斷轉化為創新發展動能。

      濱州連續3年舉辦“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目前已有50余個在賽事中涌現的好項目落地濱州。在2021年的比賽中,山東科技大學在職博士賈臣帶領團隊獲得二等獎。“比賽結束后,我們就在濱州組建了公司,僅兩個月就參與了沾化區檔案館數字化掃描等項目,并與香馳集團進行溝通合作。”賈臣說。

    本報記者(左一、左二)在魏橋國科研究院采訪。(通訊員 丁春貴 報道)

      濱州市通過實施“智者智城·百企引智”示范引領行動,組織“十強”產業骨干企業,從高?蒲性核M43名高層次人才掛任企業“科技副總”,93家企業與145個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同時,在北京、上海設立人才聯絡服務站,在20余個重點城市點狀布局32處引才工作站、136處青鳥驛站,形成了一張縱貫南北、橫跨東西的引才網絡。

      一個人帶來一個創新團隊,凝聚起發展“源動力”。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雷浩在鄒平掛職結束后,毅然選擇留下,擔任鋁谷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圍繞金屬材料、檢驗檢測等涉鋁行業,廣泛聯絡創業合作者,以才引才,全職引進并組建了包括2位博士、3位碩士在內的15人運營管理團隊。

      濱州引育并重,內外聯動,構建人才培養新體系。8月9日—11日,第十屆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高層對話會在濱州舉行。濱州作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各類學校辦學層次和教學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濱州職業學院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擁有職業院校26所、實訓基地1040個,每百萬人擁有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數居山東省首位;成為國內六大民航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濱州機長”、“濱州技師”、“金師”工匠成為濱州的形象大使。

      同時,濱州大力實施“渤海英才”工程,評選“渤海英才·杰出貢獻專家”“渤海英才·N十佳”優秀人才,每年至少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獎勵技能人才,凡是獲評“杰出貢獻人才”的,均享受每月5000元的津貼;開展十萬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動,選育渤海工匠、首席技師、技術能手,認定高級技師、技師,加速形成技能人才梯次培育體系。

      目前,濱州市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平臺載體32家,省級以上科創(人才)平臺351家。

    黨建領航,擦亮“濱周到”服務新品牌

      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如何將黨建統領與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有機結合?

      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表示,要始終堅持黨建統領,實施“過程黨建”,在工作中找問題、黨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辦法,通過全過程抓黨建、抓黨建全過程,強黨建、硬黨建,切實提升黨建抓思想、聚人心、增動能的強大政治引領力、基層組織力、發展耦合力。

      “過程黨建”已經融入濱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創新活力充分釋放。

      4月,濱州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智能監控、行車記錄儀生產項目簽約落地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5月,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深圳五家企業集中簽約五個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為電子信息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提供強勁動力。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招商引資“成績單”,得益于創新打造的全過程全領域黨建模式。

      “濱周到”是濱州聚力政務創新的“金字招牌”。濱州市先后出臺《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濱州市“六個一”暖企服務行動實施方案》等,推出20項重點改革任務、五大攻堅提升行動及232個“便民利企”措施,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數字化水平,深化“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改革。

      近日,在濱州市沾化區,山東沾化陽光化學有限公司新建的氯化石蠟配套倉儲設施升級改造項目正在運行。“沾化區推出的‘多證聯發’和‘拿地即開工’,讓項目提前1個多月開工建設。”公司總經理王修福說,該項目是公司氯化石蠟生產配套項目,能早一天建成,對市場布局和效益至關重要。“以前,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證、工程規劃許可證、質量監督登記表、施工許可證等是串聯審批,沒有1個月辦不下來,現在串聯變并聯,一套材料、一個窗口即可辦結。”

      濱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營商環境建設服務中心,構建起“營商局+中心+專班”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出臺《濱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管理規定》,成為國內首部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地方性法規;全省首個取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批前7天公告;深化流程再造,發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項清單。

      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截至目前,濱州市市場主體達45.53萬戶,其中實有企業達15萬戶;濱州“中介超市”累計進駐117類1816家、項目數量4479個,均列全省第1位;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06.44億元,同比增長3.4%。

    短評

    創新的魅力和力量

      近年來,濱州市爭當產學研創新“試驗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動能、筑牢了堅實根基。

      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魏橋國科的超高精細光刻膠、鋁基復材、激光選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形成優勢產能;京博中聚生產的溴化丁基橡膠廣泛應用于高端醫藥和下游高性能輪胎領域,打破國外壟斷;愉悅集團研發納纖膜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用科技護航人類健康……濱州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不斷捕捉發展機遇、塑造競爭優勢。

      平臺支撐,企業創新成勢。在濱州,“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五院十校N基地’創新格局”成為熱詞,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的支撐服務作用日益彰顯。創新平臺在濱州落地生根,推動著創新要素集聚,為眾多創新型企業補短板鍛長板,激蕩起澎湃動能。

      做強“智者智城”品牌,引來“源頭活水”。濱州創新方式、搭建載體、強化服務,扎實做好留才引才工作。“引育留用”政策、“三進三創”工程為人才創新創業培育沃土、搭建平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在濱州蔚然成風,“濱州機長”、“濱州技師”、“金師”工匠等職教品牌廣泛叫響。

      創新筑夢未來。濱州持續搭平臺、優服務、聚人才、做生態,以黨建為統領,以創新為引領,奮力答好“山東走在前,濱州怎么辦”的時代考卷。

    省文化和旅游廳 濱州市委市政府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國資委 市文化館 市圖書館 濱州大劇院 市體育局 櫻花山風景區 智慧文旅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山東濱盛文旅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20029731號-1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欧美在线视频精品,国产免费91,久久免费香蕉视频